首先,我對2019年瓷磚市場,作大膽的預測:
1、市場需求量增大。 根據2018年7月、10月、2019年1月三次降準,及時釋放3萬億定向中小企業的寬松貨幣,將帶動國內投資建設需求。根據十年來金融政策對瓷磚的影響歷史分析,估計2019年上半年,國內瓷磚的需求量比2018年下半年明顯增長。但是,經銷商趨于保守,可能首先考慮去自己的庫存。因此,生產廠家庫存壓力還是非常大。
2、常規品類價格下降。瓷磚行業去產能去庫存目標沒有達到,依然產能過剩,瓷磚價格進一步下滑。曾經獨領風騷的全拋/大理石瓷磚類將面臨價格血戰,估計2019年7月之后,中低端品牌價位將跌到谷底,同時拖累中高端品牌降價。
因此,一增一降,2019大概與2018總體情況差不多。我認為,除非出現一種情況,不是靠政府這一把有形的手,而是根據市場規則,創新驅動,催生“中國瓷磚第二次供給側改革”,才能出現量價齊升的良好局面。
我所說的“中國瓷磚第二次供給側改革“是相比**次“中國瓷磚行業**次供給側改革”而言。
2008年,世界金融危機爆發,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一下增大,陶瓷行業占份額**的拋光磚產品開始跌價,到2009年左右,低端拋光磚800*800規格出廠價跌倒19元一片,整個市場高中低拋光磚出廠平均價跌到40元/m2以下,占半壁江山的拋光磚品類陷入低價格惡劣競爭的漩渦。
在此背景下,2009年開始,以簡一為代表的幾個企業大力推出高端新品類全拋/大理石瓷磚,2010~2013年,拋光磚與中低端仿古磚生產廠家紛紛改線跟隨新品類,全拋/大理石瓷磚高中低整個市場平均出廠價超過80元一平米,量價齊升,發展成一個大品類,平均出廠增加價值300~500億/每年。
我將這一次全拋/大理石瓷磚品類的發展歷程稱之為“中國陶瓷行業**次供給側改革”。為什么說2019,瓷磚行業將迎來第二次供給側改革?
在經歷2015~2017年、90~100億平方米的年產量之后,新常態下,我們要接受未來只有60億平方米,甚至更少的時候,如何做到量跌價補?
根據2017年的行業數據,各品類占據的市場份額是:內墻為28%,全拋/大理石瓷磚23%,仿古磚18%,工程瓷磚17%,外墻還有其他品類等14%。
2010到2018年瓷磚市場數據分,每一個大品類,占市場份額不超過10%,屬于中高利潤時代;占市場份額超過15% 屬于中等利潤時代;占市場份額超過20%,就進入惡性競爭,薄利時代,而且價格一旦降下來就很難再升上去。
如果2019年全拋/大理石瓷磚價格跌倒谷底,低端品牌被迫部分進入轉型做大規格現代仿古磚,將仿古磚比例發展到20%以上份額,那么將拖累現代仿古磚2019下半年到2020年進入斗價紅海。
中國經濟40年蓬勃發展,已經進入了消費升級階段,現在的消費水平可以消費更高價值的、個性化的、高質量的瓷磚產品,許多家庭可以普及消費200到400元一平米的產品。陷入價格漩渦往往是因為陶瓷企業盲目擴充產能,導致產能過剩,產品同質化,又不愿意減產,廠家之間窩里斗,搞得大家都沒有利潤。消費者本想消費400元一平米的產品,各品牌爭相促銷降價賣70元一平米,斗便宜,到了2018都說生意難做,怪誰呢?沒錢賺了,就拼命拉產能,甚至粗制濫造。正應了一句話:“累死自己,餓死同行,坑死客戶!”
其實,應該以創新驅動,無需低價格拼銷量。瓷磚是低頻關注度的裝飾材料,其實供給端更能影響需求。任何一種品類的瓷磚,只要無利潤,就算有更多的銷量需求,那么作為廠家的供給端,都可以淘汰不生產,可以改產有利潤的其他品類,或者創造一種新品類,以更高的價值創造需求。
2018年跟2008年很相似,相比之下更復雜。
2009年全拋/大理石瓷磚誕生發展成大品類,主要原因有兩個:
1.全拋/大理石品類利潤高,其他品類利潤低;
2.產品既有拋光磚的亮光易潔優點,又有仿古磚色彩紋理豐富的優點。
2019年,連全拋/大理石品類都進入薄利了,又有什么樣的產品創新驅動可以發展成高價值的大品類,從而引領陶業第二次供給側改革呢?
1、大板?高價值,特殊規格,市場容量還比較大,是可以跟進的一個品類。
2、瓷拋磚?目前在同一個品牌來說,瓷拋比大理石瓷磚屬于更高端的品類定位,中等溢價,耐磨度更高,外表跟全拋/大理石瓷磚太像,裝飾差異化不足,溢價時間長短未知。
3、無光石?高價值,強差異化,特征為大理石瓷磚全拋面+仿古磚的啞光度,比仿古磚更易潔,全啞拋,無反光,石材紋理,或者有成為大品類的潛質!
未知?可能出現未知產品成為高價值品類。
不管是什么品類引領,只要帶動整個行業良性發展就是期望的事情!
關于2019年,從我的角度,我有一些建議對陶瓷企業說:
1、中低端品牌,減少產量,降低庫存,淘汰低端產品,轉型高利潤產品。(舉一個例子:2010~2011年**個私拋廠跟隨轉型做全拋釉,僅有兩條線滿負荷生產,相當于其他拋光磚私拋十幾條線的利潤。有高利潤產品不做,為什么非要產量?)
2、中高端規模化大品牌,要有歷史擔當,盡量不要跟貧民搶食,要引領高端市場,帶動行業一起良性發展。
3、創新型中小品牌,保持信心,以創新驅動為核心,增強綜合運營能力,可以逆境中發展壯大。
佛山陶瓷協會去年吵架很熱鬧,今年安靜了,是不是組織一下各大企業開會研究探討一下,如何將中國陶瓷行業引向第二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從而達人利己?
我相信,中國陶瓷人有足夠的智慧,有歷史的擔當,砥礪前行,迎來“中國瓷磚第二次供給側改革”,奔向新的春天!